2015/1/23馬云的阿里健康為啥不靠譜?
        今晨在朋友圈里面看到了一篇來自《南方周末》的新聞《阿里健康試點滿月:患者期待、藥店積極、醫院停擺》。這個標題非常準確的驗證了筆者關于阿里健康的看法--阿里健康的故事,雖然宏大卻非阿里集團能夠承受之重。

  當前醫藥不分的根源并不在于,政府沒有政策推動醫藥分開,實際國家頂級的政府工作報告、十X五規劃,以及國家藥監局、衛計委等相關部委都有行政規定,明確要求醫院給患者處方、并允許患者帶處方到藥店購藥--但是這樣做是否容易、是否易操作,大家去醫院試試就知道了。

  阿里健康毫無疑問講了一個宏大、動聽、誘人的故事,邏輯上,這個故事非常完美,現實中,也確實獲得了別人拿不到的行政資源,但未來,卻無疑會碰到利益集團步下的銅墻鐵壁。

  阿里健康并非不知道困難所在,所以它在河北利用這個完美的故事,說服河北地方政府給予強力行政支持,得到若干家醫院His電子處方系統和阿里健康、藥店對接的承諾,并試圖通過補貼醫生、患者,讓醫生和患者都培養起顛覆醫療銷售市場的新使用習慣。

  類似快的打車一樣的補貼邏輯到了醫藥領域,會碰到了什么結果,南周的報道,已經給了我們部分結果。

  當前醫藥不分的核心根源還在于“以藥養醫”的醫療體制。在這種體制中,醫院中有相當多的群體從藥品中獲益,其中醫生更是嚴重依賴藥品收益。

  只有阿里健康的補貼能達到藥企同等的量級,這樣的行為才有價值--中國的處方藥市場規模約在8千至1萬億,如果其中25%被分給了醫療系統,這部分的利益高達2000至2500億元以上,阿里健康承受不了?阿里集團行嗎?

  實際上不但阿里不行,馬云不行,連國家都覺得棘手、連國家領導層都未必愿意動這塊兒--這也正是我國新醫改以來,探索無數,最本質的提升醫療服務價格、醫藥分開卻遲遲無法落實的根本原因。

  考慮到醫藥工業產業鏈上下游可能雇傭了數百萬人、醫院和醫療相關利益集團更可能高達千萬人之多。筆者的判斷是,除非萬不得已--比如醫保全面崩盤、醫療系統崩潰,否則國家不會很快去徹底推動醫改。

  在這樣的利益關系復雜、盤根錯節、處處依靠行政力量才能行動的行業里,互聯網企業能夠改變多少?

  這個問題,谷歌的創始人布林有過深入思考,他曾明確表示:“涉足醫療健康領域需要接受相關機構的嚴格監管,所以會是一個比較棘手的行業,我并不想把自己的時間都放在這上面。”所以谷歌投資了不少醫療項目--基本上都是外圍的醫藥、可穿戴設備、臨床決策支持等,但并不深入到醫療健康行業本身。

  在高度市場化的美國,谷歌做不到、不敢做的事情,阿里可以做到嗎?

  在筆者看來,馬云之所以對醫療健康這么重視,并不惜重金投入(阿里健康只是其中的一個點),除了戰略布局之外,一部分是過于自信,因為淘寶上市,坐擁大量現金,馬云可能產生了幻覺;不過更可能的是因為焦慮--要知道阿里集團現在的投資漫無目的、簡直水漫金山,打法散亂,物反其常、必有其因。

  阿里集團從阿里巴巴到淘寶、支付寶,阿里的業務,仍然是互聯網1.0時代的產物,就其本質而言,阿里的業務都依賴于用戶的眼球聚焦,而不是基于用戶的社交和平等的交互。

  在新的商業圖景中,騰訊攜微信呼嘯而來,在微信的社交網絡中,高用戶時間占有、潤物細無聲的社交電商模式,配合以微信支付的社交支付系統,正在給阿里系構建出一個阿里已經看得出自己被八面埋伏、卻偏偏無從招架的競爭態勢。

  未來何時到來?正在十倍速呼嘯而來;未來騰訊阿里之爭,誰將勝出?幾乎是傻子都能看明白的事實。

  所以,阿里帝國坐擁最高的估值,卻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因為未來的商業模型中,阿里的平臺電商模式,很可能會被騰訊的社交電商解構。

  所以現在投資醫療,至少是為未來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不過,就阿里健康而言,其獲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從藥品條碼監管的特許權經營到今天的河北地方政府給予的承諾,但現在,它發現面對的將是醫療業龐大利益集團的抵制。

  政府的強力推動能否摧毀利益集團的掣肘?掣肘正來自于政府本身。阿里健康現在,不得不坐在政府提供的椅子上,卻期待著政府去打破自己的固有格局。



備案號:粵ICP備2021136774號
服務熱線:400-8800-206
版權所有:廣東灝瀚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支持:銳企科技
一级无码视频|国产三级视频在线播放线观看|2020国产精品久久精品|色五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