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行業中傳統POS收單市場已近飽和,互聯網支付市場又被支付寶、財付通等支付大鱷吞噬。如今,云端市場逐漸成為支付機構的新戰場。
隨著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日漸普及,支付變得越來越簡單,無需攜帶資金,一個聯網的手機即可完成一系列的生活消費;谝延械目蛻魯祿e累,支付公司則從競爭白熱化的線下支付走向“云端”。愈來愈多的支付公司開足馬力,搶灘“云生意”。
布局云業務
經過多年的支付數據積累與開發,支付公司已將業務重點從單一的支付業務轉向發展各種云端理財、資金管理等云業務上。
一般來說,支付云業務是圍繞電子支付而搭建的云計算綜合服務平臺,它依托傳統的系統、網絡、存儲設備,采用虛擬化技術,利用云計算理念,借助云管理軟件搭建,向開發者和合作機構開放,以應用市場形式提供各類B端應用、C端應用的展示與訂購。
對于消費者而言,云業務讓支付結算、賬戶管理變得更為便捷。通過消費數據的深度挖掘,商家還可根據客戶消費偏好開展精準營銷、理財、財富管理等綜合服務。如此一來,云業務系統不只是一項支付工具,更是一套綜合化、定制化的行業解決方案,業務范圍大大延伸。
作為支付行業大佬,支付寶開發了云管家系統,應用于各種線上、線下消費場景。借助支付寶累積的數億消費群體,云管家也具備提供支付、數據分析、會員管理、營銷等功能。
不只是支付寶,銀聯商務亦不斷發力云端業務。這家公司十余年間累積沉淀了海量的商戶特征信息,僅2014年,全年累積的交易數據接近40億筆,交易金額超過10萬億,涉及的銀行卡超過5億張。透過這些龐大繁復的數據,銀聯商務將數據分析細化至最小單元,即每張銀行卡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某類商戶消費了多少金額等。在此基礎上,銀聯商務逐漸為商戶提供精準營銷、會員管理、O2O運營、大數據運營,甚至商戶本身的業務運營分析(比如客戶群情況、競爭形勢、開店地址以及其他定制化咨詢)等服務。
在云業務上,銀聯商務目前開發了為商戶提供業務管理的云ERP系統、為小微商戶提供融資貸款金融服務的“天天富”、為商戶和消費者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優惠營銷的“銀聯商務營銷聯盟”、電子商務物流平臺“大華捷通”等。
除了支付寶、銀聯商務,快錢、匯付天下等支付公司也沒有錯過云端市場。例如快錢推出快錢云端會員管理系統,整合支付、營銷管理、積分管理、儲值卡等功能;匯付天下則搭建云財富系統,借助全國50家財富管理中心營銷渠道,推動各類信托、資管、私募等金融產品實現交易。
記者注意到,支付行業中傳統POS收單市場已近飽和,互聯網支付市場又被支付寶、財付通等支付大鱷吞噬。如今,云端市場逐漸成為支付機構的新戰場。
設置“防火墻”
之所以布局云端業務,支付公司有著自己的盤算。由于支付公司握有大量商戶、持卡人的消費信息,支付公司開發更多增值類“云服務”成為公司業務鏈上的有效延伸。
支付公司涉足支付云業務,往往看好云業務成本低、可擴展性、可靠性較高、遠程訪問、定制化服務等特征。
銀聯商務在給新金融記者的回復中表示,從純IT平臺投入成本的角度來看,采用虛擬化技術可以大幅度提高IT資源利用率,并且云平臺具有規;,隨著規模逐漸擴張,節省成本方面的優勢更加突出。
為發展云業務,各大支付公司均在硬件、產品設計、開發、測試、風險防控、市場推廣等環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資金成本。不過,從應用角度來看,目前云業務產生的收益并不明顯,尚處于一個持續投入、摸索、試錯和改進完善的過程。
要做好“云生意”,必然要求提供電子商務服務的企業平臺穩定、可靠,供應安全的信息服務。然而,目前很多商戶的硬件基礎設施已出現物理損壞、老化、網絡硬件故障等問題,影響云端業務系統的正常運轉。加上近年來移動支付、無卡消費逐漸增加,客戶敏感數據信息泄露的風險加大。
為此,各大支付公司陸續設置了云業務“防火墻”。具體來看,云業務的每筆交易都經過支付公司的多重風險檢查,一旦檢查到風險,交易立刻會被攔截或傳至發卡行、商戶做進一步調查核實,甚至被加入行業黑名單。例如,支付寶云管家在交易的每個環節設置了多重風險關卡,識別風險;銀聯商務則推出云安全服務平臺,以多租戶方式提供安全可靠的云服務,并在基礎服務能力、數據安全、主機信息安全、網絡安全等方面加強防護。
基于大數據分析提供融資也是各家支付公司“云生意”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商戶提出貸款申請,支付機構一般會采取數字和實名驗證的方式進行身份認證和識別管理,同時輔之以客服電話回訪、客戶經理實地核查等方式,確保交易安全進行。
不過,一位不愿具名的支付行業人士表示,支付公司原本是提供支付通道的第三方平臺,一旦自身涉足其中(投融資、財富管理等業務),可能引發不中立、不公正的支付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