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6/30“互聯網+醫療”能顛覆傳統醫療嗎

 

 

     “為什么現實中醫患矛盾嚴重,網絡問診卻滿是好評?”近期由清華大學x-lab健康醫療創新中心主辦的NewMed“新醫療”論壇上,動脈網創始人李大韜拋出這個問題。

     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黨委書記高建看來,醫療領域生態愈發適合創業。開放處方藥網上流通、允許醫師多點執業乃至新醫改的系列政策,都代表醫療行業不斷開放的趨勢。他大膽預測:業外人士加入將會帶來醫療領域從技術到商業模式的變革,未來十年醫療領域將會發生從零到一的顛覆性變革。

     國家政策逐漸放寬,民間資本熱潮涌動,越來越多創業者殺入往日醫療“圍城”,互聯網和資本能顛覆傳統醫療嗎?

     資本進入醫療健康市場將彌補政府力量的不足

     中國婦產科網創始人、北京協和醫院原專家龔曉明將過去十年定義為醫療行業“糟糕的十年”——醫生情緒低落、工作勞累,患者就醫難、體驗差。

     愛康國賓副總經理李暉列舉了相關數據:我國萬人對應醫師16人,僅為發達國家的一半;全國200多萬名執業醫師中非社區醫生只有40萬;每年60萬名醫學畢業生中僅有10萬人投身一線診療,無法跟上需求增長速度。

     在龔曉明看來,僵化的體制造成了惡性循環:行政化壁壘使得墻外豐富的資源無法解決緊張的供需,壟斷造成價格過高、服務太差損害患者,缺乏市場化競爭使得從業者缺乏服務意識,患者糟糕的體驗轉化為緊張的醫患關系最終降低了醫護工作者自我認同。

     “醫療需求的激增和醫療資源有限的矛盾越發明顯!睂めt問藥網事業部總經理蔣天驕認為,“解決的辦法只有兩個,一是社會資本進入提高供給數量,二是利用互聯網提高醫療效率!

     資本聞風而動。李暉認為,資本進入醫療健康市場將會彌補政府力量的不足。更現實的吸引力來自巨大的市場:2013年全國醫療衛生支出占到了GDP總額的5.57%。大健康產業市場份額預估達到8萬億,僅體檢行業在2020年就有望達到2500億元的市場。

     互聯網醫療更是風生水起。據友盟統計,目前國內活躍的移動設備已經達到10.3億臺,APP40%以上的次日留存率也展現了比其他領域更好的用戶黏性。

     申萬宏源證券高級分析師杜舟預測,移動醫療領域市場規模將在3年內實現6倍以上的擴張,在2017年達到200億元的規模。在他看來,BAT、平安、小米以及三大電信巨頭紛紛布局互聯網醫療領域,無疑印證了這一市場的巨大潛力。

     與此同時,社會資本和互聯網殺入醫療行業也還是存在不確定性。李暉認為社會資本在稅收、醫保對接、學術認可、機構評級等方面依舊存在劣勢。相關法律人士也指出,在線醫療、網絡藥品流通監管、健康大數據合理使用等要素都缺乏法律規范。

     “醫療產業就如同20年前中國的互聯網,充滿風險但更多的是變革和機遇!边@是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歐陽翔宇的觀點。

     醫療領域創新絕不能短平快地“撈錢”

     在許多人看來,社會資本進入醫療行業的第一次嘗試并不美,民營醫院在大眾印象中更多是小廣告、高額收費和不專業的醫師。

     高建認為,這一次創業大潮帶來了豐富的資本,任何合理的商業模式都可以被實現,所以醫療領域創新一定要多角度、全方位,絕不僅僅是短平快地“撈錢”。

     龔曉明覺得,中國應該學習歐美經驗,民營醫院不是公立醫院的附庸,應該承擔主體作用。即公立醫院重點承擔教學、科研和基本醫療保障的任務,社會醫院在市場化機制下承擔為大眾看病的主要責任。他結合自己的從醫經歷表示:“在協和就職時任務繁重,帶領的年輕醫生根本沒有機會得到臨床鍛煉,最終人才青黃不接。如果社會醫院成為診療主體,公立醫院就可以系統化培訓醫護人才,實現良性循環!

     想要培育高質量的社會醫院,無疑需要強大的資本。據李暉觀察,不同于過去以個人資本為主的小型醫院,近些年來醫療產業基金、財務投資基金、企業投資在行業內占比越來越大,投資對象也主要是連鎖醫院和大中型醫院。參與方式也越發多元,除了過去的控股參股外,還出現了將整個醫院交給公司管理的托管模式、第三方參與科室建設的外包模式、醫生抱團進行多點執業的工作室模式。他總結,本輪社會資本的加入不但提高了醫院的技術和資金能力,更為其對接了多方資源,帶來了管理結構、商業模式的改變,同時加速了傳統醫院互聯網化。

     王海濤認為,這一次社會資本布局“野心更大”。除了兒科、眼科、口腔、整形等傳統熱門?仆,越來越多社會資本開始進入更深的“藍!。首先是依托國家“社區首診、雙向轉診”的醫改政策,開始有社會資本進入連鎖社區醫療服務領域,力爭獲得社區醫療機構獲取醫保定點資格更容易、報銷比例更高的政策紅利;其次有實力強大的社會資本逐步布局“研發、生產、診斷、治療”的醫療產業鏈,并且在此基礎上延伸出養老、護理、保險、體檢、數字醫療等多種附加服務。在他看來,未來的醫療主流將會是“智慧醫療”,即由社會資本運營的由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精準醫療、社交網絡等要素和醫生群體結合產生的集團整體。

     互聯網讓醫療更聰明

     李大韜將互聯網醫療廣泛定義為“一切能讓人們獲得更健康長壽的互聯網技術”。杜舟將其具體為五大方面:一是可穿戴設備基礎下的云健康管理;二是醫療電商實現藥物流通;三是醫院實現“醫療信息化”和“一站式就醫”;四是患者自身的網絡問診、自我篩查、慢病管理以及以網上掛號預約為主的線下提效;五是智能醫保,正對應制造、流通、看病處方、患者、醫保這一醫療產業鏈。

     看起來高大上,互聯網真的能讓醫療更智能嗎?清華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刑曉春認為“作用巨大”。在他的研究中,醫療大數據不僅可以幫助醫生臨床決策、遠程監控慢性病人并對預診病人檔案進行事先分析,還可以基于經濟學和療效對藥物和檢查進行定價。他認為,未來醫療大數據可以幫助實現個性化治療,依據不同的數據,不同患者同樣的胃炎會有不一樣的治法,徹底顛覆當今診療模式。

     寧波市鄞州區是醫療大數據落地的先行者。據其疾控中心主任林鴻波表示,該區所建立的大數據系統可以記錄每種疾病的入院人數、花銷、出院時間、醫生值班診療情況等。根據所掌握的數據,不僅可以對每家醫院情況做出評估,更可以預測疫情,研究中風、糖尿病等疾病模型從而提醒高危人群,錄入的電子病歷還方便病患轉院。

     友盟統計的數據顯示,2014年在線醫療APP的開發者開始明顯向二三線城市遷移,在第四季度已經有超過70%的應用由三線城市開發,同時,三線城市的用戶規模也遠遠大于一二線城市。

     在王海濤看來,這一方面代表互聯網醫療有廣泛的市場,另一方面也證明其解決了中小城市醫療資源相對短缺的痛點。他介紹,天津北京等一線城市居民擁有最充足的醫療資源。河南等省出現的“巨型醫院”則更多是無奈,其人均醫院醫師數量遠遠少于發達省份!盎ヂ摼W醫療可以實現醫患資源匹配!彼J為這是互聯網醫療的重大意義。

     杜舟認為,互聯網醫療行業主要要看“發展性”和“主題性”,大批沒有業績和盈利的創業企業順利登陸新三版印證了這一趨勢。

     蔣天驕則認為互聯網醫療應該著眼于重度垂直的細分領域,注意和投資方、合作伙伴的戰略互補,同時注意“第一眼美女”的陷阱——過于高頻率、高黏性的疾病領域會導致醫患之間直接建立關系,從而使企業自身陷入尷尬境地。

 




備案號:粵ICP備2021136774號
服務熱線:400-8800-206
版權所有:廣東灝瀚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支持:銳企科技
一级无码视频|国产三级视频在线播放线观看|2020国产精品久久精品|色五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