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家醫院就要重做一套檢查;病還沒看成,單據一大把!北M管原衛生部在2010年已經發文,盡管2013年河南省也出臺了具體的實施意見,要求實施醫療檢查結果互認,然而,根據患者反映及記者所見,在省會和省轄市的一些二級以上醫院,檢查結果互不認可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
一項被認為既有利于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又能降低群眾醫療費用的好政策,為何難以落實?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醫院創收的“必由之路”?
今年6月,濟源市民李先生因腿疼到省人民醫院就診,做了X光等檢查后被診斷為股骨頭壞死;兩天后,他又來到省會某?漆t院,醫生看了他隨身攜帶的檢查結果后表示,基本可以確診骨壞死,但需要重新做一次檢查。
“既然都知道是啥病了,為啥還要重新檢查?費錢不說,多受罪!”他抱怨說,是不是醫院為了創收才不認別家的檢查?
與李先生持有同樣懷疑態度的不在少數。有分析人士認為,按照醫保的相關規定,在三級醫院就診的患者,藥品費用要控制在治療費用的45%以下,門診患者藥費比例不超過20%,那么剩下的費用,主要就是處置費和檢查費。隨著醫改的深入,“以藥養醫”的舊模式被破除是大勢所趨,而我省公立醫院醫生護士的診斷、護理等費用又普遍偏低,檢查費用將成為一些醫院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這樣一來,“以檢養醫”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但省中醫院檢驗科醫生尚廣沛并不贊同這種看法。他告訴記者,雖然現在藥價確實降低了,但檢查費用并不像一些病人想象得那么高!耙晕覀冡t院來說,常見病患檢查費在醫療費用中的占比在15%左右,根本談不上‘支柱’收入!
那么,是否如一些患者猜測的那樣:病人多做檢查,醫生就能多拿提成?鄭州市兒童醫院的孫醫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至少在我們醫院,醫生的收入跟檢查費用是不掛鉤的!蹦详柺兄行尼t院麻醉科醫生王鳴也表示,醫生的收入主要決定于工作量,跟接診的病人檢查不檢查沒太大關系。
至于依然普遍存在的“重復檢查”現象,受訪醫生認為,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現在醫保覆蓋范圍比較大,如新農合的覆蓋率已經超過90%,且多數常規性檢查都能報銷,一般情況下患者不會有異議;再一個就是在醫生面前,患者“議價能力”低,即使明知道是重復檢查,大部分患者還是會照著醫生的囑咐去做。
醫生自保的“無奈之舉”?
患者有患者的想法,醫院也有醫院的顧慮。雖然不排除一些醫院“有意”讓病人“重復檢查”,但在不少醫生看來,社會上對“檢查結果互認”有個類似“一刀切”的理解,其實這是個誤區。
“并不是所有的檢查項目都能互認!编嵵菔行l計委組宣處處長譚波介紹說,目前鄭州市內醫院互認的項目,包括醫學檢驗結果4大項42種,醫學影像結果9種。但也明確了7種不列入互認的情形!斑@里面有個原則,即以確保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為前提,穩定性較好的檢查項目可以互認!
省人民醫院檢驗科一位負責人指出,就目前來看,各家醫院檢驗科的水平差異很大,檢驗質量也并沒有明確的控制標準,因此檢查結果“互認”的風險很高。
而在具體的治療過程中,“一律互認”也是有風險的!坝行┗颊呖赡苡X得看一次病只需要做一次檢查,實際上這是不準確的,”南陽市中心醫院骨科醫生李明說,比如一個普通骨折的治療,在就診時和治療中起碼需要拍兩次X光,第一次是為了確診,第二次是制定治療方案。如果是更復雜的病癥,可能需要多次檢查。
“正常情況下,醫生讓病人去‘重復檢查’,一是為了保護病人,二是為了保護自己!鄙袕V沛說。他告訴記者,有些檢查結果,比如影像基本是可以互認的。但一些發展較快的病癥,如血液病、腫瘤等數天之前的檢查肯定是不準確的,無法反映當前的身體狀況!耙呀浫ナ赖难輪T傅彪,一個月前檢查說是肝硬化,過了一個月再檢查就是肝癌晚期。所以,有的‘二次檢查’是為了保護患者!
“保護醫生自己”的說法在采訪中得到了佐證。省腫瘤醫院一位成姓醫生對記者說:“一旦因為別的醫院檢查結果出錯、造成診斷失誤,一般情況下,醫院是不會保護醫生的,最后承擔風險的只能是我們自己。在此情況下,所以為了避免發生醫患糾紛,大多數醫生只能選擇相信和依靠自己醫院的檢查結果!
更多“互認”需多管齊下
在采訪中,許多受訪對象認為,文件規定與醫院的實際情況不盡相符、缺乏切實的落實措施和監督細則,是醫療檢查結果互認進度緩慢的重要原因。
“通知畢竟只是一紙行政命令,沒有強制約束力!币晃粯I內人士指出,雖然省衛生廳在2013年就出臺了《關于深入推進同級醫療機構醫學檢驗和醫學影像檢查結果互認工作的通知》,并要求對違反規定者要通報批評,但實際上沒有幾家受到通報的,也沒有幾個患者因為這事去舉報醫院。
如何讓這個好政策走出只是“看上去很美”的境地,實施中既能保持療效、又讓患者少花冤枉錢?專家認為,至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要繼續深化醫療改革,持續推動醫療資源下沉,讓基層強起來、壯起來,實現“常規小病不出鄉,一般大病不出縣”,讓一些患者不到大醫院也能看好病!吧僬垓v,少轉院,自然就少檢查!
二要積極推動公立醫院實現“收支兩條線”,加大財政投入或者引入社會資本,將醫生的收入與檢查收入分離,從根本上避免“以檢養醫”。
三要抓緊實施“首檢負責制”和“醫療責任保險制度”,并建立健全相應的監管機制,以制度防范可能存在的醫療風險,從而消除醫院和醫生的顧慮,讓醫生把所有精力放在為病人看病治病上。
在技術層面,應盡早搭上“互聯網+”的快車,加快構建醫療信息服務平臺,讓大數據和云平臺給力公共醫療衛生服務事業,將不同醫院的檢查檢驗標準化,通過信息化系統實現資源共享,實現結果互認。
“此外,對于重復檢查項目要征求患者意見,并給予合理解釋,以增強患者就醫的滿意度!鄙袕V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