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小蘿莉和醫生叔叔上演溫情一幕。9月18日上午開始,好多醫務人員的朋友圈里,都在傳一組萌萌噠照片。照片上的小蘿莉今年才2歲,抱著她的醫生是浙江省兒童醫院心胸外科副主任醫師石卓。這一天小蘿莉要接受心臟手術,但進手術室后面對陌生環境很害怕,一直在哭。石醫生從手機里找出小蘿莉很喜歡的“趣趣英語”,來哄小蘿莉。在醫生叔叔溫暖的懷抱里,小女孩漸漸放松了緊張情緒。
在美國紐約東北部的撒拉納克湖畔,每年都會有來自四面八方的游人,在特魯多醫生的墓前佇立。墓碑上鐫刻著特魯多醫生的名言:“有時能治愈,常常是幫助,總是在安慰!闭憬和t院手術室里的溫情一幕,恰恰是對這句話的最好詮釋。
這一組照片引來無數人轉發和點贊,紛紛夸贊石醫生太有愛!小蘿莉萌翻了!而一位醫生的點評尤為到位:“猶慈父抱愛女,視患兒如己出,絕對不是空話!边@個點評乃是從職業道德角度出發,稱贊石醫生對小蘿莉的貼心安慰,展現出一位醫生應當具備的職業素養,以及對孩子發自內心的慈愛呵護,重新繪制了醫患關系圖景。
手術前的耐心安慰,對于患者而言非常重要,但新聞報道中的醫院場景,卻經常是醫患矛盾沖突,甚至上演暴力流血事件,令人感慨“手術室溫情”罕見。而面對網友的疑問,石醫生則稱:“醫護人員對患者有類似的安慰,用語言、用眼神、用懷抱來安慰他們,手術室里幾乎所有人都這樣做過,這種畫面十分常見!
醫護人員眼里的平常事,在公眾看來卻很新鮮,顯然,這其中存在醫患信息溝通不暢的問題,致使極少數惡性事件廣為流傳,醫療工作人員形象因之被妖魔化。而“手術室溫情”讓公眾看到醫生的另一面,驚呼醫生對患者也有溫柔的情感。其實,這種溫情本是正常的行為,也是醫生不可或缺的職業素養,但長期以來有意無意被遮掩起來,公眾見慣了醫生冷漠的表情,乍一看見“手術室溫情”反而有些不習慣。事實上,醫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但很多時候職業特性需要他們克制,再加上繁忙的工作往往使得一些醫生忘記初心,經常陷入一種機械化的工作狀態。
醫生不是神,醫療也不是萬能的,不能治愈每一種疾病,不能治愈每一個病人。對于患者而言,醫生的耐心問診、貼心安慰,有時甚至于好過藥物和手術的效力,能夠讓他們放下緊張的心情,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這就是“有時能治愈,常常是幫助,總是在安慰”的真諦。古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有一句名言:“醫生有三件法寶,第一是語言,第二是藥物,第三是手術刀!痹卺t療服務中重視“溫情”的作用,也正說明了醫學是一門人學,“手術室溫情”有著直抵人心的力量,千萬不可小看。